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如版主所提供參考網頁所說,人腦消耗大量能量。

對於不知如何讓自己平靜的人,更容易陷入胡思亂想的憂鬱中,禪修讓人念住於單

一所緣,讓原本消耗大量能量的腦,因不再胡思亂想,而減少能量的消耗。

如此,就可讓自己剩下的能量,來消化我們的食物,清理我們體內的垃圾,就不會

讓我們老的太快,並有精力處理好日常應對。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經」、「拳論」、「行功心解」、「十三勢歌」等都是太極拳的重要經典,從來修學太極拳者,莫不以這些經典作為學拳的指南,這些經典都是祖師前輩們修成正果後的精闢言論,也只有修煉到同一水準層次的人,才能稍微理解這些經論、歌訣是在說些什麼。 一般初學者對於剛接觸的太極拳原本就陌生的,而且對這些古文言的經論也覺得有些深澀的,雖然有不少名師,將太極拳的經論作了釋義,但都是偏向依文解義而已,對於太極拳經論真正的內涵,並沒有作出詳細的解析,無法使人從中獲益,不免有些遺憾。 筆者修學太極拳三十餘年,不敢說對祖師們遺留下來的經論、歌訣有多深入的理解,僅就自己練拳的些微心得,就教於方家,借此而拋磚引玉,希望能引出更多的論作,以利後輩學人,是為所願。 本書僅論述「拳經」、「拳論」及歌訣「十三勢歌」三部分,至於「行功心解」部分,拙作《行功心解詳解》已於2012年8月由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請學者參閱指教。 本書原擬書名為「太極拳經論詳解」,唯因拙作已有「行功心解詳解」,故改名為《太極拳經論透視》,在此向讀者先於敘明。 第壹篇 太極拳經 第一章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 第二章 氣宜鼓盪,神宜內斂 第三章 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 第四章 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第五章 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 第六章 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第七章 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第八章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 第九章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斷,乃攘(壞)之速而無疑 第十章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 第十一章 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第十二章 長拳者,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第十三章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火、水、木、金、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第十四章 原註云:此係武當山張三丰祖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第貳篇 太極拳論 第一章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第二章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第三章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第四章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 第五章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第六章 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 第七章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第八章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第九章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第十章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第十一章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第十二章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第十三章 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第十四章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第十五章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第十六章 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第十七章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第十八章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焉? 第十九章 立如秤(平)準,活似車輪 第二十章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第二十一章 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第二十二章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第二十三章 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第二十四章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第二十五章 此論句句切要,並無一字敷衍陪襯。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 第參篇 太極拳十三勢歌 第一章 十三總勢莫輕視 第二章 命意源頭在腰際 第三章 變轉虛實須留意 第四章 氣遍身軀不少滯 第五章 靜中觸動動猶靜 第六章 因敵變化示神奇 第七章 勢勢存心揆用意 第八章 得來不覺費工夫 第九章 刻刻留心在腰間 第十章 腹內鬆淨氣騰然 第十一章 尾閭中正神貫頂 第十二章 滿身輕利頂頭懸 第十三章 仔細留心向推求 第十四章 屈伸開合聽自由 第十五章 入門引路須口授 第十六章 功夫無息法自修 第十七章 若言體用何為準 第十八章 意氣君來骨肉臣 第十九章 想推用意終何在 第二十章 益壽延年不老春 第二十一章 歌兮歌兮百四十 第二十二章 字字真切意無遺 第二十三章 若不向此推求去 第二十四章 枉費工夫貽歎息 作者小檔案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kingstone.com.tw/book/book_class.asp?class_id=FPD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改變自己的心態,
培養自己「自發性的讀書動機」,從改變讀書方法做起;
正確的讀書方法,可以快速提升讀書效率,
自然而然的你對讀書的興趣也會提升,面對書本的專心度也自然可以改善;
因此,讀書方法與態度正確與否和能不能專心是息息相關的。

正確的讀書方法一定要強化自己讀書大腦的深度思考,
讀書的過程有經過自我深入的思考,才有進一步的理解,
這樣讀過的東西印象才會深刻,才不會讀過就忘。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黃偉俐】 睡前這樣做,讓大腦慢下來更好眠

◆閱讀輕鬆書籍

閱讀?不是連醫師都說睡前不宜嗎?其實醫師是指睡前不要閱讀懸疑小說,尤其是那種會讓你欲罷不能的,像金庸、哈利波特等。最適合睡前閱讀的是旅遊、服裝、攝影之類的雜誌,除了內容輕鬆愉快之外,閱讀隨時可以告一段落,沒有懸念。即使大部頭的小說也可以養成緩慢閱讀的習慣,從書中描寫的景物去想像、去欣賞,會幫助平緩情緒,形成腦中的慢波。其他像是商業或政治方面的雜誌,也不宜睡前閱讀,曾有位病人說已經照我教的看雜誌,但是一樣睡不著。所以他來看診時我問了一些問題。

「請問你都看什麼雜誌?」我好奇地問。
「商業周刊、經濟學人⋯⋯」噢!我想找到原因了。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如來宗,打坐,禪定,要呼喚妙禪名字,這是他的催眠法,
因為你自己要去做的,像我就不會去理他,因為人各有志,
所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2.打坐,要擇地氣,也要做結界,也要請護法神,也可以念護身咒。

3.叫喚妙禪的名字,打坐,非常的不安全。
奉勸,要修行的人,要有智慧。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西元的生日數字全部加起來,成為一個個位數,這個數字就是你的生命數。
例:你的生日是1959年11月6日
你的生命靈數就是
1+9+5+9+1+1+6=32
3+2=5

我們可以知道你的生命靈數是5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持老師 見道法師 主講

星期天 6月4日 2-5pm @文殊哥薩耶佛學講堂

 

一般人都同意生命是無常。如果帶著無常的態度去生活,生命可以是安樂無憂,自由自在。如同兩位舞者,互相牽引配合,相輔相成。在此工作坊,見道法師將講授佛陀開示的禪修與方法,解釋甚麼是「粗顯」和「細微」無常,讓我們免於因貪、瞋、癡而生的很多日常問題和煩惱,從而可以體驗平靜與安寧。

 

 

media2-gen-kelsang-tonglam老師
見道法師現為新噶當巴傳承 ─ 國際噶當巴佛教聯盟東亞區精神總監,亦是台灣噶當巴禪修中心的住持法師。他跟隨尊貴的格西 格桑嘉措仁波切修習佛法逾二十年。見道法師擅長以簡單而實用的方式,解說最深奧的佛法,為我們平凡的生活注入嶄新的熱情和動力。

 

國語教授。毋需經驗或參加過之前的課。歡迎任何人士參加。

日期:星期日 6月4日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生活中在當下能念住所緣的重要性



修行之重點 就是能達到 不執著於五蘊

若能不執著於五蘊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會有 "甚深處" "倍復甚深難見" 呢?
"見緣起" 就見 "甚深處" 了嗎?
"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就見 "倍復甚深" 了嗎?
回應:所謂的"倍復甚深難見"佛是要開示,「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的相對性,佛子應知,此相對之法皆是『此故彼』的緣起正觀法則!

文章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03000016KK03641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念處

我們從留意身體開始。這就是身念處。禪修(不論是坐禪還是行禪)從留意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部分開始是有益的。這有助於穩定心緒,使心平靜下來而不易攀緣。所以,在行禪中,我通常從留意腳開始——先站立,然後行走。然後,有步驟地感覺身體,依次專註並放鬆身體的每一部位。請牢記是體會身體的感覺,而不是想身體是甚麼感覺。想身體有甚麼感覺使我們陷於頭腦之中,容易導致焦慮、貪愛等負面心態。反之,體會感覺將有助於減少妄念並使心態平和。

當意識到身體的任何部位時,別忘了放鬆。行禪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放棄執著。當放鬆下來,您就會察覺步態的變化。

與坐禪相比,您也許會發現行禪時留意身體要容易得多。許多人體會到在肌肉和皮膚處於運動狀態時,他們更容易保持對身體的關註。這使行禪成為十分有益的禪修方法。大多數的人過於生活在頭腦之中,當我們找到方法將意識融入身體,我們將感到解脫,甚至十分快樂。

留意頭部的角度很有意思。它對您的體驗有著深刻的影響。如果下巴貼近胸部並目視前方地面,基本上可以肯定您將發現自己為某種情緒所糾纏。如果抬著頭,也許您將發現自己陷于思慮或沉浸於外部環境。我們將在“平衡內部和外部”的那一節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請問佛教徒,周思潔的能量移動是否就是禪定現象?

1.他的能量移動,不是禪定現象,有點像 (鬼通)。

2.我修行佛學,十幾年,對禪定的了解,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
禪定的過程,沒有辦法證明,也沒有儀器可以測出,
一般在宮廟的靜坐,都不是禪定。

B.因為,覺得她講的與禪定所現的神通一樣阿,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實修最好找一個好師父
和他學習正確的靜坐之道,
按步就班的學習,
這是最快的途徑,
若是自己看書自修,
最大的問題就是做錯的地方沒有人指點
光靠自己不容易發現。

我個人推崇的禪修宗派是曹洞宗,
文章標籤

gwendou3uiy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